新课改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但是新课改是什么,到底新在哪儿,“新”和“旧”的区别在哪里?新课标、新教材又是什么,对于老师教学又有啥影响呢?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至少经历了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以每一次的课程改革相比改革前都可以叫做“课改”。
课程改革历程如下:
我们现在所谈的“新课改”,指的是自2014年上海、浙江启动新高考改革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简称。自此,从高考制度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教材、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发生了重大变化。
前些年的新课改聚焦“素质”教育,2017年之后强调“素养”教育。一字之差的变化,核心源于新课改的终极命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有明确回答: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
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先不论单靠高中三年的教育学习,能否达到具有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沟通合作这些能力,至少在理论层面,这些任务目标是需要拆解落到具体动作上的,以使得听起来不那么虚。
这便有了课程方案和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课程方案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的编制等,并对课内的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全面安排。
课程方案所有科目都一样,只有一份。而课程标准是每个学科有一个,各不相同。
课程标准是规定具体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有了课程标准,这门课教什么,怎么教的大方向基本就定了。依据课程标准,出版社编写教材课本,对照教材课本,教辅商编写教辅,这就是常说的“对标对本”。
基于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目前新版物理教材总共有6个版本:
人教版(2019)
鲁科版(2019)
粤教版(2019)
教科版(2019)
沪教版(2019)
沪科版(2020)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是一一包含的关系:
“培养什么样的人”落实到每个学科上,就是学科核心素养。还是以高中物理为例,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这样讲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这四点核心素养与之前的“三维目标”评价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把这些体现在课程设计和授课内容中。
现在我们基本说清楚了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如果要给一个规范性说明,那可以这样说:
新课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标:由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新教材:基于2017版“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大多为2019版)。
新课程: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基于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学科《课程标准》和新编写的教材(大多为2019版)为依托开展的课程。
新高考:全国各省市相继开始实行的新高考政策,即高考3+3(部分地区采用3+1+2),取消文理分科。
本网站新课标杯大赛组委会版权所有
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无意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将其删除。